1. 早期生存:从氧石到制氧设备
《缺氧》新手开局时,地图初始区域的“气泡石”(氧石)是早期氧气的主要来源,但其会随时间逐渐消失。建议在氧石消耗前优先建造藻类制氧机或电解水装置。例如,藻类制氧机每消耗550克藻类可产500克氧气,适合初期资源有限的情况;而电解水装置需搭配电力系统,但能以1千克水生产888克氧气,适合中期发展。
2. 空间布局与气体分层
氧气密度介于二氧化碳和氢气之间,会自然上浮。新手需注意将制氧设备建在基地下方,利用气体分层规律提高氧气覆盖率。例如,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会上升至顶部,可通过气泵收集用于发电,形成“制氧-发电”循环。
1. 电解水与绿藻制氧的取舍
电解水制氧效率高但耗电量大,每周期需约240瓦电力支持,且产生氢气需单独处理;绿藻制氧无需电力,但依赖藻类资源,后期易因藻类短缺瘫痪。建议过渡期采用混合模式:白天用绿藻机,夜间用电解机搭配智能电池。
2. 高压制氧与污染氧净化
进阶玩家可利用高压制氧技术突破常规产氧上限。例如,将污水泵入高温区域(如岩浆层附近),通过蒸发-冷凝循环生成纯净氧气,每千克污水可转化约0.8千克氧气。空气净化器能以100克污染氧+133克沙子生成90克氧气,是处理污染氧的核心设备。
1. 自然现象与生物转化
游戏中部分自然现象可辅助供氧。例如,冲水马桶排放污水时会释放微量污染氧,合理规划厕所位置可缓解早期氧气压力。贵族飞鱼能将吸入氧气的10%转化为氧石,适合建立封闭养殖区实现资源循环。
2. 气压服与危险区域开发
通过基地角落建造狭窄通道并设置气压服存放柜,可在不污染主基地的情况下开发高温/毒气区域。气压服每件需充入75千克氧气,但可重复使用,适合长期勘探。
1.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
建立“水-氧-电”三角循环:电解水制氧→氢气发电→电力供应净水系统→净水回馈电解机。例如,1名小人日均消耗100克氧气,5人基地每日需电解约563千克水,配套2台氢气发电机即可满足电力需求。
2. 数据监控与应急预案
安装气体传感器监测氧气浓度,设定警戒值(如低于500克/格)自动启动备用制氧设备。建议储备至少2000千克藻类或等效水库存,以应对突发断电或资源短缺。
《缺氧》的氧气系统既是生存核心,也蕴含深度策略。从新手期的氧石依赖到后期的循环生态,玩家需结合科技树进展与环境特性动态调整方案。掌握上述游戏缺氧攻略氧气管理技巧后,可大幅提升基地稳定性,为探索地热、太空等终极目标奠定基础。